从富士康印度设厂看中印制造
一直以来,富士康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缩影,其在中国大陆运营了10余家大型工厂,员工高达120万人,是苹果iPhone和iPad设备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。但富士康作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的制造基地,其利润率却不到2%。
此外,在面临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压力下,富士康一边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,一边准备向劳动力等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。
这次富士康大手笔投资印度设厂,透露出全球制造业进一步转移的新动向。据媒体报道,除了富士康之外,“小华联”(指小米、华为、联想)将紧随其后在印度生产手机。
事实上,去年9月,印度总理纳伦德拉·莫迪就在新德里宣布了“印度制造”计划,表示将实施系列新政策,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。据媒体报道,印度制造新政策将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,简化审批程序,增强在印度投资的吸引力,以扩大当地的就业。
应该说,“中国制造”与“印度制造”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。印度以低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,必将挑战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。印度拥有和中国相近的条件: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、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、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,可以说,印度发展制造业有巨大的潜力。
此外,两国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加之印度政府对制造业高度重视,开始实施振兴制造业的新政策,这必将加速“印度制造”的崛起。目前,印度只在制药、汽车、钢铁等不多的制造领域拥有优势,其整体制造业水平还无法与中国相比。
与此同时,“中国制造”与“印度制造”不仅有竞争性,也有很强的合作关系。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中国和印度,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,两国占世界人口近40%,煤炭、铁矿、钢铁及其他主要资源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50%以上。虽然两者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差别,但在经济上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。
目前,中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,升级制造业,肯定会放弃一些制造领域,而印度的制造业是其短板,双方的合作有一定的互补性。另外,中、印两国是邻国,交通运输方便,物流快,印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具承接的优势。
实际上,印度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,必须学习中国,大力发展制造业,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吸纳更多劳动力,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。
中国作为制造业净出口第一大国,制造业门类齐全,其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20%。随着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,将进一步提升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目前,印度提出的印度制造新政策,为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制造业提供了重要契机。中印两国已签订多项经济合作协议,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,将在土地、税收等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。
据媒体报道,已有超过50家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,华为、中兴等还在印度设立了大型研发基地。可以预见,受劳动力等成本上升、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,以代工为主的“中国制造”将更多地转变为“印度制度”。
当然,要说印度能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制造中心,似乎还为时过早。印度在配套基础设施、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,尤其是港口、运输设施和电力供应等方面与中国有不小的差距。这意味着,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“印度制造”还无法取代“中国制造”。
但印度发展制造业也有一些中国不具备的优势,例如,印度具有西方投资者熟悉的法律制度;知识产权的保护比中国更为有力等等。
目前,“中国制造”除了面临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压力外,还面临美国、德国等发达国家“再工业化”制造业回流的压力。可以说,“中国制造”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。
当前,中国政府正就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进行部署,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中,中国有望找到自己的突破点,使“中国制造”的增长动力,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。
此外,在面临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压力下,富士康一边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,一边准备向劳动力等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。
这次富士康大手笔投资印度设厂,透露出全球制造业进一步转移的新动向。据媒体报道,除了富士康之外,“小华联”(指小米、华为、联想)将紧随其后在印度生产手机。
事实上,去年9月,印度总理纳伦德拉·莫迪就在新德里宣布了“印度制造”计划,表示将实施系列新政策,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。据媒体报道,印度制造新政策将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,简化审批程序,增强在印度投资的吸引力,以扩大当地的就业。
应该说,“中国制造”与“印度制造”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。印度以低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,必将挑战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。印度拥有和中国相近的条件: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、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、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,可以说,印度发展制造业有巨大的潜力。
此外,两国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加之印度政府对制造业高度重视,开始实施振兴制造业的新政策,这必将加速“印度制造”的崛起。目前,印度只在制药、汽车、钢铁等不多的制造领域拥有优势,其整体制造业水平还无法与中国相比。
与此同时,“中国制造”与“印度制造”不仅有竞争性,也有很强的合作关系。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中国和印度,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,两国占世界人口近40%,煤炭、铁矿、钢铁及其他主要资源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50%以上。虽然两者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差别,但在经济上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。
目前,中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,升级制造业,肯定会放弃一些制造领域,而印度的制造业是其短板,双方的合作有一定的互补性。另外,中、印两国是邻国,交通运输方便,物流快,印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具承接的优势。
实际上,印度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,必须学习中国,大力发展制造业,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吸纳更多劳动力,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。
中国作为制造业净出口第一大国,制造业门类齐全,其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20%。随着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,将进一步提升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目前,印度提出的印度制造新政策,为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制造业提供了重要契机。中印两国已签订多项经济合作协议,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,将在土地、税收等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。
据媒体报道,已有超过50家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,华为、中兴等还在印度设立了大型研发基地。可以预见,受劳动力等成本上升、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,以代工为主的“中国制造”将更多地转变为“印度制度”。
当然,要说印度能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制造中心,似乎还为时过早。印度在配套基础设施、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,尤其是港口、运输设施和电力供应等方面与中国有不小的差距。这意味着,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“印度制造”还无法取代“中国制造”。
但印度发展制造业也有一些中国不具备的优势,例如,印度具有西方投资者熟悉的法律制度;知识产权的保护比中国更为有力等等。
目前,“中国制造”除了面临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压力外,还面临美国、德国等发达国家“再工业化”制造业回流的压力。可以说,“中国制造”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。
当前,中国政府正就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进行部署,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中,中国有望找到自己的突破点,使“中国制造”的增长动力,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。
下一篇:中国轮胎首家工业4.0工厂诞生上一篇:没有了
相关资讯
- 大吨位异型电动叉车定制服务
- 林德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永恒力叉车故障代码
- TCM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丰田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力至优前移式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OM欧模前移式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大宇电动叉车直流系列故障代码
- 柯蒂斯CURTIS他励控制器故障代码
- GE他励叉车控制器故障代码
推荐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大吨位异型电动叉车定制服务
- 林德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永恒力叉车故障代码
- TCM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丰田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力至优前移式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OM欧模前移式电动叉车故障代码
- 大宇电动叉车直流系列故障代码
- 柯蒂斯CURTIS他励控制器故障代码
- GE他励叉车控制器故障代码